| 服务项目 |
关于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02982号(文体宣传类280号)提案答复的函
您提出的《关于打造“好社区”运动健康中心新场景新模式,推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提案》收悉,非常感谢您的宝贵意见建议。打造社区运动健康中心新载体、新场景,是体育总局正在推进的重点工作之一。在类似“好社区”等运动促进健康中心开展体质与健康测评、运动处方、科学健身指导和运动康复等服务,是落实习和党中央对全民健康关心的具体体现,是提升群众科学健身素质和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您提出的建议针对性强,我们会同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和中国残联等部门认真研究采纳,现答复如下:
《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要深化体卫融合,推动健康关口前移,推广常见慢性病运动干预项目和方法,倡导‘运动是良医’理念”。一直以来,体育总局高度重视并积极贯彻落实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战略部署,近年来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深化体卫融合、推进社区运动健康中心建设、开展健康科普等方面做了积极探索。
体育总局2022年底印发《体育总局办公厅关于开展社区运动健康中心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体科字〔2022〕239号),在上海、浙江、湖北、贵州和海南等五个省市启动社区运动健康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明确了“服务全民、公益导向,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因地制宜、科学布局,科技支撑、创新发展”的建设原则,以及“提升体卫融合服务能力,探索多样化建设模式,规范建立服务机制,配备专业人才队伍,创新运营管理机制,构建数字化管理体系”等6项重点建设任务。各试点省市因地制宜,依托全民健身中心、公共体育场馆、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社区服务场所等载体,聚焦重点任务和重点人群,提供体质与健康测评、科学健身指导、运动康复和体育科普等服务。经过两年多的试点实践,在政策支持、服务提供、人才培养、运营模式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其中浙江省体育局会同当地教育、残联、民政、住建等部门积极探索试点工作,在全省扩大试点范围,推进“好社区”运动促进健康中心建设;江苏省推动省内各级体育部门和卫生健康部门深入融合,建成五级运动促进健康机构、省级基层慢性病健康干预试点单位;湖北省利用省、市、县三级体育场馆资源,引入运动康复专业团队,实现收支平衡。
住房城乡建设部开展完整社区建设,补充社区公共活动场地、健身服务设施。2020年8月,印发《关于开展城市居住社区建设补短板行动的意见》(建科规〔2020〕7号),附发《完整社区建设标准(试行)》,明确公共活动场地(含室外综合健身场地),用地面积不小于150平方米,配建健身器材、健身步道等设施以及沙坑等儿童娱乐设施。2021年12月,印发《完整社区建设指南》,进一步明确社区公共活动场地、健身设施的具体建设内容与要求。2023年7月,会同体育总局等部门印发《关于印发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名单的通知》(建办科〔2023〕28号),开展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指导试点社区开展专项体检,制定完整社区建设项目清单,补充健身等设施。
体育总局持续加大优质青少年体育赛事活动供给,2024年全国共举办各类“奔跑吧·少年”活动6.3万余场,参与活动青少年超4400万人次。围绕社区场景,以“亲子”模式,带动家庭参与。重庆举办“青少年社区运动会”,举办线上选拔赛、线下挑战赛、年度总决赛;甘肃在冬、夏令营活动中创设“家庭开放日”,组织亲子登山、亲子接力跑、双人跳绳、两人三足跑等系列亲子体育活动项目;内蒙古开展“家庭运动打卡挑战”,由家长、孩子共同制定运动计划,取得良好效果。开展体质健康干预试点工作,覆盖12个省(区、市)、42所小学、超3万名学生,初步形成了运动干预、健康教育、跟踪监测、建立档案、效果评估的青少年体质健康干预模式。住房城乡建设部结合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加强适儿化体育运动设施与服务。联合印发《关于科学有序推进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的通知》(发改社会〔2022〕1416号),附发《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导则(试行)》。明确儿童友好服务设施建设内容和建设要求,指导各地深入推进公共服务设施适儿化改造。2024年10月,印发《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可复制经验清单(第一批)》,宣传健身活动设施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
体育总局创新开展体育科普工作。常态化开展体育科普定点帮扶、援疆等特色活动,举办“体育科普中国行”系列品牌活动,深入学校、乡村、社区,结合重要体育赛事活动,把科学健身知识和指导服务送到人民群众身边;同时聚焦人民群众关心的科学健身热点和难点问题设立科普研究项目,研发制作系列科普作品,开展线上传播推广;联合中央广电总台举办“2024全国青少年科学健身知识竞赛”。国家卫生健康委积极开展健康科普工作。举办“时令节气与健康”健康知识发布会,邀请权威专家发布公众关注关心的中医保健、科学运动等知识。在“健康科普作品征集活动”中,将健康体重管理、中医药养生保健、爱国卫生与健康生活方式等作为征集主题,鼓励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创作运动健康相关优质科普作品并加大宣传推广。编写出版“健康中国你我同行”系列科普读物《知行合一健康之道》分册,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和运动知识。依托“健康中国”政务新媒体、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健康大家谈”直播等渠道宣传健康生活方式、运动健身等知识。
中国残联一直高度重视残疾人康复健身体育身边化服务。一是在残疾人发展和保障五年规划及配套残疾人体育发展实施方案中,对提高残疾人康复健身服务水平提出目标、任务和路径。二是搭建活动平台。每年组织开展全国特奥日、残疾人健身周、残疾人冰雪运动季等三大全国性残疾人群众体育品牌活动,与全民健身活动相呼应,发挥各级联动效应,普及健身知识,带动残疾人康复健身。三是开展精准服务。持续做好残疾人自强健身示范点设立、残疾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培养、重度残疾人康复健身体育进家庭服务等三个重点项目,打造阵地、培养人才、关注重点,不断提升基层残疾人体育服务水平。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健康密切相关。下一步,体育总局将积极会同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和中国残联等部门,加强沟通协作,在政策层面上给予支持,统筹推进社区运动健康中心试点、完整社区以及城市儿童友好空间的建设工作,推进社区公共活动场地和健身设施建设。针对青少年、老年、残疾人和慢病等重点人群,加强融合创新,充分考虑各类人群的健身需求,推动运动促进健康、运动适老化、运动适儿化、健康科普等各项服务提质增效,保障各类人群都能平等享受体育权利、平等参与全民健身、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国家体育总局通讯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体育馆路2号邮政编码:100763联系电线网站联系电线